新一年度的潛水季準備到來,預訂的潛水訓練班也即將開課。為了充實個人的基本學能,花了些時間在網路及書本上,研讀並整理相關的潛水常識。就先談談潛水活動所常使用到的個人裝備--防寒衣開始吧!
空氣的熱傳導係數為0.025 W/(m·K),而水的熱傳係數為0.6 W/(m·K)。依此推算,水的熱傳導速度,約比空氣快24倍[1][2]。
正由於水對熱的傳導速度,要比在空氣中來得快。當潛水員入水之後,人體與水接觸並加上水流的作用,尤其是在清澈的淡水,或是冰冷的環境下,身體的熱量很快就會被帶走。長時間的體溫流失,最終將會造成人體失溫。防寒衣的主要功用,就是在人體與水之間,建立起一層隔離層。透過隔離層的建立,可以有效的將水與人體隔絕,不再接觸並減少體溫流失。
目前市面上主要的防寒衣有以下三類:
除了防止體溫的流失,防寒衣另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,就是保護潛水員不受水中生物的螫咬。水底世界中有各式各樣的生物,為了在這充滿競爭及挑戰的環境中生存,牠們各自發展出不同的生存策略,而帶有毒螫針的觸手就是一例。由於防寒衣的厚度,依不同用途約有1.5~5mm,可以在潛水員的皮膚上,構成一道保護層,阻絕因意外接觸所產生的螫咬傷害。
雖然防寒衣具有這樣子的功能,潛水員在進行潛水活動的同時,依然需要注意與周遭環境的接觸。保持不隨意觸摸、注意浮力控制/不沉底,便可以儘可能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。
參考資料:
備註:作者才疏學淺,以上資訊乃收集、研究網路相關資料所得。整理過程中雖然多方比較查證,但其正確性難免有所疏漏。望請先進、同好不吝建議、指教。
空氣的熱傳導係數為0.025 W/(m·K),而水的熱傳係數為0.6 W/(m·K)。依此推算,水的熱傳導速度,約比空氣快24倍[1][2]。
正由於水對熱的傳導速度,要比在空氣中來得快。當潛水員入水之後,人體與水接觸並加上水流的作用,尤其是在清澈的淡水,或是冰冷的環境下,身體的熱量很快就會被帶走。長時間的體溫流失,最終將會造成人體失溫。防寒衣的主要功用,就是在人體與水之間,建立起一層隔離層。透過隔離層的建立,可以有效的將水與人體隔絕,不再接觸並減少體溫流失。
目前市面上主要的防寒衣有以下三類:
- 濕式防寒衣 (Wet Suit)
主要的材質為Neoprene / Polychloroprene[3]。當潛水員穿著以Neoprene製作的防寒衣下水時,衣料中的空隙將會被水分子填滿,同時這些水分子將被潛水員的體溫加熱。由於衣料中的水分子被鎖住在空隙中不再流動,因此可以將熱量保持在身體的四週,並大幅的減少體溫的散失,進而達到防寒保溫的作用。
如上所說,濕式防寒衣必須將熱量保留在身體的四周,因此應避免冷水由防寒衣的縫隙進出。選購防漢寒衣時,應特別注意剪裁是否合身,活動是否方便等。
- 半乾式防寒衣 (Semi-Wet Suit)
你也可以稱為半濕式防寒衣,一般材質亦使用Neoprene。但與濕式防寒衣不同的是,半乾式防寒衣在軀幹與四肢連接處,採用水密設計,可以阻擋冷水進入防寒衣內,以達到防寒效果。不過,由於半乾式防寒衣並不是完全將身體密封於防寒衣內,水仍然有機會從皮膚與防寒衣間的細縫滲入;而且位於亞熱帶地區的台灣,使用半乾式防寒衣的機率並不高,因此購買前應多加考慮。
- 乾式防寒衣 (Dry Suit)
乾式防寒衣通常以防水材質製作,常用於冰冷海域及極地低溫環境下潛水。由於乾式防寒衣應用的範圍,較多於專業/技術潛水領域,一般休閒潛水較少使用,故不在此多做討論。
除了防止體溫的流失,防寒衣另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,就是保護潛水員不受水中生物的螫咬。水底世界中有各式各樣的生物,為了在這充滿競爭及挑戰的環境中生存,牠們各自發展出不同的生存策略,而帶有毒螫針的觸手就是一例。由於防寒衣的厚度,依不同用途約有1.5~5mm,可以在潛水員的皮膚上,構成一道保護層,阻絕因意外接觸所產生的螫咬傷害。
雖然防寒衣具有這樣子的功能,潛水員在進行潛水活動的同時,依然需要注意與周遭環境的接觸。保持不隨意觸摸、注意浮力控制/不沉底,便可以儘可能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。
參考資料:
- Thermal Conductivity,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
- 熱傳導 (Thermal Conductivity), Wikipedia.org
- Neoprene, Wikipedia.org
備註:作者才疏學淺,以上資訊乃收集、研究網路相關資料所得。整理過程中雖然多方比較查證,但其正確性難免有所疏漏。望請先進、同好不吝建議、指教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