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07/01 | #1 | 累積氣瓶:136 | |
地點 | 台二線 | 潛點 | 83KM |
方式 | Shore Dive | 潮汐 | 乾潮 |
天候 | 晴 | 浪況 | N/A |
能見度 | 10M | 流況 | 120°朝300° |
溫度 | 28ºC | 水面間隔 | 00:00 |
入水時間 | 07:34 | 潛水時間 | 00:38 |
最大深度 | 26.1M | 平均深度 | N/A |
入水殘壓 | 200BAR | 出水殘壓 | N/A |
濾心使用 | 16 | 氣源 | Air |
同陳教練與廖浚宏前來台二線83KM潛點。看起來狀況尚稱不錯,海面相當平靜,並沒有明顯的海浪。水面上部份區域有颱風過後的漂流/懸浮物,需要提早入水來避開它們。 行進路線同過去,自第二個海溝出;基本上這條溝的上半段比較窄,需要下潛至較深處才容易通過。待廖浚宏殘壓為100BAR時,朝岸上返回。 回程在岩盤上,發現一大片奶嘴海葵,同時有一個海葵魚家族共生於此,約有三條克氏海葵魚。 同行者:陳朝養、廖浚宏。 |
2012/07/01 | #2 | 累積氣瓶:137 | |
地點 | 台二線 | 潛點 | 83KM |
方式 | Shore Dive | 潮汐 | 漲潮 |
天候 | 晴 | 浪況 | 小浪 |
能見度 | 10M | 流況 | 沿斷崖順流 |
溫度 | 28ºC | 水面間隔 | 01:12 |
入水時間 | 09:27 | 潛水時間 | 00:33 |
最大深度 | 23.3M | 平均深度 | N/A |
入水殘壓 | 200BAR | 出水殘壓 | 110BAR |
濾心使用 | 17 | 氣源 | Air |
再次循同樣路線出,但由第三道海溝出。雖然踢出海溝時遇到海流比較吃力,但是一出了海溝後,馬上遇到了沿岩壁行進的順向海流。基本上這道海流的流速不快而且穩定,所以這次的潛水變成了輕鬆的放流潛。同時在返回時,經過同一窩海葵,並遇到兩條薯鰻。 唯一美中不足的,是返回時水流開始轉強,在遇到第二薯鰻後,轉眼就與廖浚宏失聯。在水中找了一陣子沒有收獲後,上浮尋找他的蹤跡。原本一直擔心恐水的他會在水下驚慌而發生危險,不過看來是我多慮了。廖浚宏已經具備有基本的危機處理能,且順利的自行回到岸上。雖然嚇了我一身冷汗,但這也是可喜可賀呀! 同行者:陳朝養、廖浚宏。 |
2012/07/01 | #3 | 累積氣瓶:138 | |
地點 | 台二線 | 潛點 | 83KM |
方式 | Shore Dive | 潮汐 | 漲潮 |
天候 | 晴 | 浪況 | N/A |
能見度 | 10M | 流況 | N/A |
溫度 | 26ºC | 水面間隔 | 00:08 |
入水時間 | 10:11 | 潛水時間 | 00:06 |
最大深度 | 11.6M | 平均深度 | N/A |
入水殘壓 | 110BAR | 出水殘壓 | 50BAR |
濾心使用 | 18 | 氣源 | Air |
因前述狀況上浮水面;照慣例,水面休息超過五分鐘以上,再次下潛時,應以不同氣瓶數計算。 同行者:陳朝養、廖浚宏。 |
留言